欢迎进入安徽省生态经济学会!
今天是 2023年 06月 09日 星期五
安徽生态经济学会
学会工作
学会工作 您的位置:主页 > 学会工作 > 学会工作 >
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编制方案
2020-12-01 返回列表
《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2014-2030
编制方案(2016.7.11修改稿)
安徽省生态经济学会
 
一、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实施合淮同城化、打造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是贯彻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指导意见、落实中原经济区规划、推动合肥经济圈乃至合肥都市圈建设的需要。合淮同城化及其工业走廊战略的推进及相关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两地的地缘与人文相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产业相错相融和互补、市场一体化化和公共服务共享,合淮发展轴雏形初现。进入“十三五”,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引下,安徽省、合肥都市圈主动融入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国家“双创”战略的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国家、省市十三规划的颁布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推出、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的建设、合肥空港经济区建设、寿县划入淮南市这一行政区划调整产生的空间布局新态势以及合肥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合肥都市圈地区尤其是合肥、淮南致力于在中部崛起中创出新路、领跑跨越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正在形成,有必要对原《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2014-2020年)进行修编,注入新的发展理念,在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园区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布局乃至土地利用等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谋篇布局。
二、规划修编的意义与作用
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的修编和工业走廊的建设,是合肥、淮南联袂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领跑全省和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是加快合淮同城化进程、打造合肥都市圈、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1.适时开展规划修编,有利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合肥副中心建设,推动合淮相向发展。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合肥副中心地位的确立,带来了都市圈核心城市的重新定位,其在全国、全流域和全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板块定位更加有利,经济发展基础与领跑动能更加充足,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国际有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新高地、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和区域多层次交通枢纽的新都市形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合肥副中心地位的确立以及芜马进入合肥市都市圈,作为都市圈核心的合肥需要增大能级,增强对都市圈的辐射、带动力,尤其是向北发展、加快合淮同城化,同步推进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特别是加快合淮工业走廊地区的产业一体化、城镇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形成接轨副中心、融入都市圈、打造增长极、提升整体实力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新态势。淮南作为合淮同城化的主体,合肥副中心地位的确立,为淮南向心发展和南向发展、融入都市圈和长三角、深度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带来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因此,无论是合肥副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还是淮南与合肥都市圈的主动对接与深度融入,需要对合淮工业走廊的定位和发展思路作进一步思考,对原有规划进行修编。
2.适时开展规划修编,有利于抢抓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建设和发展机遇。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的设立,是长江经济带国际战略在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落地生根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领跑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内在要求,是长江三角洲城镇化规划和安徽城镇化规划的创新实践,将增强中心城市能级。合肥滨湖国家级新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在于综合性改革创新,围绕创新推动发展,涉及政策、体制、企业、金融、科研所、高等院校、政府管理等方方面面,覆盖面非常广,将为合肥带来更大的改革、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适时开展规划修编,优化顶层设计,注入新区要素和理念,加快合淮同城化进程,推进合淮工业走廊建设,是抢抓国家级滨湖新区发展机遇,融入滨湖新区发展战略,与滨湖新区同频共振、提高开放水平、提升发展档次、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务实之举。
3.适时开展规划修编,有利于运用好区划调整带来的空间格局、合作内容和合作空间的新机遇。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扩大了原来合肥经济圈的范围。《长江三角洲城镇化规划》的实施,将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进一步推动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原有都市圈和扩容都市圈双重空间形态的对接与融合,赋予合肥市、淮南市尤其是合淮工业走廊地区新的发展态势,合淮合作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紧靠空港经济区,紧靠合六城际轨道干线,优先发展空港经济,合淮工业走廊与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为此,有必要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在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园区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布局乃至土地利用等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谋篇布局,对原《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2014-2020年)进行修编。
4.适时开展规划修编,有利于承接合肥产业转移,把工业走廊打造成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领跑者。安徽省“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产业分工协调机制,打造合滁宁、合芜马、合淮、合铜宜、合六五大产业集群带,加快建设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引领推动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将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综合功能,打造长三角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区域发展新引擎。从投资强度看,合肥与淮南之间,产业存在明显的梯度转移特征,加强协作与分工的内在要求日益迫切。在工业走廊,有条件发挥好两市的优势和特色,依托合肥、淮南的产业园区、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和空港经济区、新站区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以及合淮交通通道沿线小城镇工业区,主动承接家用电器制造、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光伏和新能源等六大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发挥好交通枢纽优势,加强对接、合理分工、协调布局,共同构建产业经济发展的平台,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布局,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云计算、物联网和智慧城镇示范镇、电力、新型建材及重化工业,打造保税、矿品物流产业园,建设自贸出口加工区等,培育合淮产业带,提升工业走廊的发展能级,彰显合淮同城发展效应,构建安徽南北经济发展轴,把合淮工业走廊打造成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领跑者。
三、规划修编的内容安排
1.规划修编依据(略)
2.规划内容安排
根据规划工业走廊地区的发展需要和规划的完整性,拟分十章编修。基本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发展背景。主要内容包括:意义与作用、基础与条件、机遇与挑战等。
第二章:总体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当好合肥都市圈在中部崛起中创出新路的领跑员,确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合淮同城化、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合肥、淮南两市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共同提升区域发展水平和对外辐射能力,建成在全省乃至长三角、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合淮走廊产业集聚领跑区、合淮同城化新型智慧城镇示范区、中部崛起和合肥都市圈创新发展增长极。
发展目标:到2020年,工业走廊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占合淮两市的比重达到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增速快于合淮地区平均水平;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集聚能力显著增强;服务经济集中区初具雏形,形成以物流、研发、商贸、商务为主导的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功能服务经济集中区;基本建成发展活力彰显、生态环境良好、崛起领跑强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服务经济高度集中的合淮智慧城镇密集带,在加快合肥都市圈圈建设、促进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发挥领跑作用。
到2030年,建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空间布局合理、工业结构优化、竞争能力强劲、生态环境良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集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合淮发展轴,建成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和中部崛起领跑区。
第三章:空间格局。初步考虑,主要包括“三区一带多节点”的总体空间布局,即以合淮现代产业园区、寿蜀现代产业园、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等三个园区为主打产业园区、以工业走廊地区串珠状城镇为新型智慧城镇带,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重要节点城镇。
第四章: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构建城际运输系统、综合交通枢纽、信息网络融合等。
第五章:产业布局。主要包括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基地、共建现代服务业基地、共建大都市区现代农业基地。
第六章:城镇格局。主要包括同城发展与跨界发展的城镇布局与功能、产业新区、合淮智慧新城和物流集聚重镇。
第七章:公共服务。包括同城交通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医疗卫生服务、就业服务与社会保障、协同共管公共事务等。
第八章:生态环境。主要包括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
第九章:创新创业。内容包括共同推进重点领域创新驱动、区域交流合作、经济一体化。
第十章:保障措施。内容包括体制机制、政策支持、规划实施等。
四、规划修编的组织实施和进度计划
1.规划修编的具体组织单位及其相关条件
此次修编是由合肥市发改委、淮南市发改委共同实施,安徽省生态经济学会具体编制。
安徽省生态经济学会有一支知识储备较为丰厚、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研究的专家团队,近年来多次承担省市有关部门的规划项目,并能按时高质量完成,获得项目单位的好评。安徽省生态经济学会及拟参与本规划修编人员,承担与完成了若干与规划修编有关的规划编制与研究工作,如:《黄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亳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铜陵市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安徽省“县改市”规划研究》(“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合肥市蜀山区园区与工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安徽省沿淮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滁州加入合肥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和《长江中下游省会城市公共服务共享绩效评估》;《安徽省“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与制度研究》(“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安徽省“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关键举措》(十三五规划专项);《安徽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动员总体思路研究》(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安徽省“十三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系》(专项规划)等项目,多次参与相关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基于此,省生态经济学会在知识储备、人力储备和经验储备等方面有信心做好《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修编工作。
2.调研方案
主要采用座谈会、及实地调研、个案访谈等方式。
(1)请合肥市发改委、淮南市发改委协调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征求对原《规划》修编的相关建议,编写组充分提取建议并收集相关资料。
(2)请合肥市发改委、淮南市发改委协调,对寿县和合肥空港开发区等新加入规划的内容进行个案访谈,详细了解情况。
(3)赴江西省昌九工业走廊或湖南省长株潭经济圈进行实地考察,吸取他们的相关规划经验。
3. 时间安排(进度安排)
(1)省内外调研:7月1-25日,相关资料收集;7月底召开专家座谈会。调研时间可灵活安排。
(2)撰写规划:8月撰写规划初稿并修改完善;8月底前提交初稿及征求意见,再次修改后提交评审稿进行专家评审;按照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稿。
(3)根据修编后的规划文本内容,提交一篇7500字左右的对策研究报告。
五、《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编制)经费预算表

二维码
安徽省生态经济学会 电话:0551-63499798 传真:0551-63499798 邮箱:ahshengtaijj@sina.cn 地址:合肥市徽州大道1009号社科大楼
Copyright © 2005-2020安徽生态经济学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17022976号  XML地图